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资讯

讨论中等发达国家达到水平的关键因素(朱宁:“双循环”的四大机遇)

时间:2023-03-18 11:54:13  来源:  作者:admin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12月10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经济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样才能实现十四五的目标。这是刘世锦在“2020中国经济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时阐述的。

12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这个论坛,主题是“迈向十四五的我国经济”,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钜派投资集团协办。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朱宁、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国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特约研究员刘熀松等,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以及“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增长会产生什么影响等话题展开研讨。

刘世锦:“1+3+2”的结构性潜能

我们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约是人均3、4万美元,我们现在才1万美元,差距较大。而中国经济要达到8%—10%的增速可能性较低,但刘世锦提出要关注汇率的贡献,日本、德国人均GDP增长都与汇率有关。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GDP以2011年为不变价,大概14682国际元,相当于日本的1975年水平。1975年到1991年16年间,日本实际GDP平均增长4.4%,但是日元对美元汇率年平均升值5.1%,日本实际GDP累计增长200%,汇率升值220%,汇率升值的贡献为52.2%。德国也是如此,在1971年以后的16年间,德国GDP平均增长2.3%,但是汇率增值4.3%,汇率贡献57.7%。

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一倍,那么,现在人均GDP就是2万美元,所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有可能的,关键问题在于汇率升值的贡献,但汇率的核心是提高要素生产率,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所以我们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刘世锦表示,开放型、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需要“1+3+2”的结构性潜能担当主角。“1”,就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中国下一步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就是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新的三大短板。第一是基础产能效率不高的短板,包括能源物流、交通、金融、通讯等等;第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的短板,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现在已经有4亿人,如果未来10到15年增加一倍,消费问题就解决了。第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的短板。“2”,就是指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这方面有很大潜力。

“1+3+2”,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

朱宁:四大机遇和四大挑战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朱宁谈了“双循环”的四个机遇和四个挑战。四大机遇中,第一是技术进步的机会,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过去几十年技术进步非常高的肩膀上,我们获得更进一步,在一些具体的工程领域,已经站在全球前列,这是一个巨大机会。

第二,虽然全球化进程出现波折,但是大的方向不会改变,这一点仍然给中国经济双循环带来机遇。

第三,中国建立了全球无论从规模、深度,还是完整度来讲,绝无仅有的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仍然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机会。

第四,就是巨大的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这是中国人口收入水平的增长,中国人口对于中国经济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信心和消费能力,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没有之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大型跨国企业,可能离开中国这个巨大市场。

中国经济也面临四个挑战,第一个挑战仍然是房价过高,资产泡沫对整个经济资源是一个错配,是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挤出和挤占。第二个挑战是财富分配不均。第三就是老龄化的问题,同时年轻人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导致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大。最后就是债务问题,今年因为疫情全球各个国家的债务都出现明显的上升。这些,对于经济发展都是新的挑战。

新民晚报记者 连建明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