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值(古代的中国风是怎样的?)

没有标准色值,应用范围不同颜色也不同。

比如奥运的中国红RGB值是R230, G0, B0,而黄叫琉璃黄。

传统的中国红是大红R255,G0,B0,也就是国旗红;国旗上的红也叫中国红 ,黄叫五星黄。

甚至国画里的丹色(朱砂)、绛色(正红)都是 中国红。

朱砂,大红色,古时称作“丹”。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皇帝们的“朱批”,即是用朱砂调成红色写批文,点批状元用的也是这种颜料。

朱砂、胭脂、雌黄、石绿、霜青、泥金……这些读起来极其动听的颜色,难以想象在脸上晕开后会是多么的美丽!

色彩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语言,当色彩遇上一些名词,便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

在古代,红色是用来驱邪的;红色禁止贴身穿着,婚礼上的红色是为了压邪。当然,维密设计师不会知道这个源由。

汉代时,最早的祭祀服饰便为红色,当时太阳象征永恒、光明、生机、繁盛、温暖和希望。自然地,红色也就拥有了太阳的象征意义;而明朝由于皇家为朱姓,国家政治与文化都提倡绛色,渐渐地,红色文化渗透到各方面成了民族代表流传至今。

上世纪,各国颜色科学家一直从事颜色排序的研究,他们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颜色体系。我国科学家也经过多年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并在2006年完成修订,主要用于建筑凃料色版。

二十世纪60年代早期,劳伦斯·赫伯特((Lawrence Herbert)开着有桜桃紅色车座的蓝色卡迪拉克去上班时,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创造一种关于颜色的通用语言,赫伯特是潘通Pantone Colors 彩通 印刷公司的老板,该公司当时刚刚生产了一种零售颜色展示卡,帮助顾客挑选连裤袜。他不得不按照每个样本亲手调制各种略微不同的米黃色,因为很难从油墨厂买到他想要的一模一样的颜色。每个公司对颜色的定义又不尽相同,你订购「小麦色」、「灰褐色」或「奶油色」又的时候,无法预测你买到的到底是什么颜色。

他意识到,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建立統一的色彩系統,每一种颜色都用数字來表示。如果纽约人想在东京印点什么,他们只要打开色彩标准书說:“我要潘通123。”就可以了。世界各地的123(水仙黃)看起来都是一模一样的。赫伯特制作了一张样页来展示如何使用这个系統,之后他寄给了油墨厂。50年後,他还留着那张样页的复印件,“它就在我棕榈滩的办公室里”。

到20世紀70年代,潘通每年仅靠授权费就能获得100多万美元。“那时候我们有一个顾问,他会召集一个委员会寻找新颜色,比如米兰或巴黎新出现的颜色,”他回忆说:“似乎很多设计在同一年都认为咖啡色很好看。”

Pantone国际标准色卡可谓是世界公认的精确的色彩交流语言。设计师以Pantone色卡(潘通色卡)为标准校对印刷色彩,选择、配比、管理色彩的使用。自1963年成立以来,Pantone的各类色彩管理系统被广泛运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中。

在今日的时装界,每一季米兰、巴黎、伦敦及纽约都会自创一套影响当代的流行色,如2017春夏季就流行青金、石蓝,樱草黄、火焰红、岛屿天堂蓝,等等。当今世界纺织与美妆参考的只有这三套色卡是被国际认可,美国的Pantone Colors, 德国的Ral Colors与日本的和色传统色卡。

说到这里,不仅望梅止渴又爱又恨!中国本来有一套自己的传统色卡,但在民国时代遭遇了重创。自从英国人W.H.Perkin发明了合成染料后,干脆放弃老祖宗的文化遗产。举个例子,在介绍刺绣的书籍《雪宦绣谱》中,可以使用的色彩已经达到了九十多种,中国人干脆放弃了原有的矿物及植物染料,大量使用西方的化学染料。以至于在今天的东亚,我们是保持传统色方面最差的一个国家,正如过去南韩抢着注册端午、孔明灯等文遗的道理是一样的。

人家日本在20年代就开始注重美育,把北宋传统色注册了国际标准和色,把明清古色编列为中国传统色卡(DIC-China)。很多广告文案制图师只能拿着日本的和色色卡,酸溜溜地说,它,来自北宋!

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就对色彩有全面的认识。华夏文化自古对色彩的认知和使用有着独到之处,更具有独特的风格与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人认为色彩是从天地阴阳而化生五色,即由黑白二基色而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彩,循道从玄,扑朔迷离。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会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

而颜色之于古人的意义,更是诗意而又多情

如相思灰

这可能是世间

最悲凉的颜色

蓝灰、胭脂、黎色、月白、竹青、酡颜、鸦青、黛蓝、黄栌、紫檀……

每一个字都旖旎多情,似妙龄少女,

朱唇轻启,满面酡红,身姿袅袅,古诗词中

文人墨客们以文字为画笔,描绘出多少幅绚丽的景致?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再如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如白色系的北宋后期到南宋

天圣三年即宋仁宗时曾下过禁令,禁止社会上的女性穿着白色和褐色的衣服。但在中国的服装史上,有一点很诡异,上面禁止什么,到了民间到反而时兴什么。所以在北宋后期到南宋,不仅衣服流行白色,白色的珍珠头饰、白角梳白角冠等也流行了起来。即使皇帝认为殊不吉利,也没办法挡住女性爱美的心。

如大地色系的南宋至明初

这跟地域有极大的关系,江浙一带,黑白的原色大多压倒了黄、绿、青、红等装饰色。这显然是因为当地茂密的植被园林和天水的湛蓝,对黑白的单调起了弥补作用。南宋至明初,大地色也是当时的代表色之一。比如在元代的《碎金》和明初的《辍耕录》中都出现了大量的褐色系,比如金茶褐、秋茶褐、鹰背褐、檀褐、枯竹褐、驼褐、迎霜褐、油裹褐、露褐等近二十种。

但问题是,当时人们概念中的褐跟今天认为的褐有一定的差别。在这些褐色系中,比较符合我们印象中的褐色的,主要是山谷褐、秋茶褐、鹰背褐、藕丝褐或者已经更偏于黄色系的驼褐等。褐在当时可能更多是中间色系大地色的指代。

如浓艳色彩系的大明

到了明中期,人们更偏好一些浓艳的色彩。以《金瓶梅》为例,其中提到44种色名,写的最多的颜色是大红,其次是翠蓝,接着是青与绿色。这种色彩的流行趋势在当时的一些绘画作品中也能得到体现。在这些浓度很高的色彩上使用金色的装饰,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如素色系的晚明至康熙

步入晚明后,色彩的流行变得柔和,从天启和崇祯时代,玄色,皂色与白色等素色系开始大行其道,崇祯的皇后在后宫带头穿白衣,还被崇祯赞为白衣大士,意思说她穿着白衣的样子像观世音一样圣洁美丽。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前期。

如青紫红浓色系的乾隆

清早期流行青色,在这一时期的画作或小说写作中,可以见到大量的青色或蓝色的描写,与北方的气候条件反射不同的色彩美学。在古代北方植被稀疏而且空气因风沙弥漫而稍显浑浊的自然环境中,就必须增加黄、绿、青、红等色彩元素,以使其与周边环境形成视觉张力。典型的如《红楼梦》色彩。到了乾隆时期,玫瑰紫和暗红色也很流行,所以像《红楼梦》中薛宝钗穿着玫瑰紫的衣服,也许当时的读者和今天的读者在感觉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读者可能更像看一本时尚小说,包括言必称“守拙”的薛姑娘,身上穿的其实都是当时流行的东西。

难道?乾隆的审美炸裂釉彩大瓶?

因为乾隆审美被黑的太惨,故宫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官方发了一条微博来为乾隆正名,说他对红色的审美还是很高级的。

其实,中国风的红色还是有很多种的嘛

朱红

自元大都于北京开始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最传统的色彩,她既热烈又温暖,是生命里浅浅的美好。在重要的日子里,“鸳鸯相对浴红衣”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最真挚的期待。中国朱红,穿越千年的岁月保留下来,比如,朱红的宫门,大红的对联、福字、中国结……一直以特别的方式护佑著这片土地。

随着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这30年,我们又再次见证了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新中国。全世界设计师再次向国人进口时尚与色彩,也就是说,在蜕变成色彩杂货铺的国度中,是否应该借鉴历史里的传统色彩与哲学?中国的色彩理念融和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独特的色彩观,因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色彩可以给中国乃至世界的设计师带来了独特的创意与美感。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好色”,是天理也是人性。

2018年初祈愿中国色卡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世界色卡,不管在巴黎、在伦敦、在米兰、在纽约打开中国红,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标配朱砂绛红!

王钻(Ryan Wang)

(沙宣亲传弟子,好莱坞明星造型师,名人视线造型艺术学校国际运营总监)

2018/1/6 书于美国夏威夷

相关美学知识阅读:权威化妆学校诠释服化道美学与解决方案 2017/12/27/ 王钻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网站信息

admin
文章 662篇
相关阅读
聚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