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为什么叫普通话(为什么我们称国语为普通话?)
为什么我们称国语为普通话?
起源:新文化运动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和民族语言。直到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一批有识之士以“白话文改良运动”为号召,开始倡导以白话(汉语口语)为基础的文字文化改革,并提倡“国语”这一词汇专指使用白话书写、朗读的语言文字。
如何确立“普通话”标准?
20世纪初期,“国语”并没有一个官方标准或标准发音。为了达到语音标准一致、国内交流方便的目的,1913年起,北洋政府先后颁布了《国音字典》、《切韵》等拼音字典,以及《普通话声母表》、《普通话韵母表》等发音规则,这些规范成为了后来“普通话”的基础标准。此后,北洋政府将其称为“普通话”,并在全国推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政府继承了《普通话声母表》、《普通话韵母表》等标准,并对“普通话”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从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的“国语”、“普通话”基本上是以北方官话为标准。1949年后,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政府决定将官话普通话标准发音作为普通话的标准。从此,普通话得到了全国持续的推广和普及。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教育部门也为进一步普及普通话制定了一系列辅导材料,如《普通话2048》、《普通话教程》等,同时在中小学阶段,教师普遍采用普通话授课、讲解,学生也逐渐形成了普通话口音、语调的习惯。
总之,普通话的产生和推广,通过语音、文字的标准化,为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全国范围内交流的共同语言,将中国多种语言文字融合成一种通用语言,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