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读wo还是wu(糖尿病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看清适应证)
医生说:“任何药物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它的适应证。”
这时,很多人似懂非懂:
什么是适应证?
为什么用药前要搞清适应证?
为什么是“适应证”而不是“适应症”?
……
来来来,今天小荷医典带你搞懂这三个字~
什么是适应证?
中国最权威的文字工具书《辞海(第7版)》中对适应证的定义是:“适合于采用某种治疗措施的疾病或情况。如痈(yōng)发展成脓肿应行切开术,脓肿形成即为切开的适应证。”
适应证,简单来说就是 某种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方法等),能用于治疗哪些疾病或者症状,这些疾病或症状,就叫这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适应证。
为什么用药前要搞清适应证?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理论上讲,只有药物的适应证里边有这个病的,患者才可以用这个药物。
举个栗子:
大家都知道头孢有抗感染的作用,而头孢又分为很多种:头孢呋辛、头孢氨苄、头孢克肟......不同药物的适应证是不同的,以头孢克肟(wò)为例,它的适应证如下:
对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流感杆菌中头孢克肟敏感菌引起的以下感染有效。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细菌感染、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急性胆道系统细菌性感染(胆囊炎、胆管炎);猩红热;中耳炎、鼻窦炎。
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头孢克肟主要适用于以上情况。所以大家在用药前,一定要看清适应证~
为什么是“适应证”,而不是“适应症”?
有人会问:“网上一搜很多都是‘适应症’,小编你是不是写错了?”
事实上,当初在确定到底是用“证”还是用“症”的时候,全国的医学专家、语言文字工作者等诸多知名学者曾经进行过热烈、深入的讨论,最终倾向于认为使用“适应证”,主要原因是:
证,即证据、辩证;症,即症状表现。
很多时候,决定是否选择某种治疗手段,比如决定是否用一个药、是否进行一种手术,不能仅仅通过临床症状判断,还需要结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多种证据,综合辩证思考,使用“适应证”比“适应症”更能强调其特质。因此,使用“适应证”比“适应症”更合适。
于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中就规定, “适应证”才是规范化词。
拓展阅读:
根据“适应证”延伸出来还有超适应证、绝对适应证、相对适应证,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 超适应证:主要是在还没有更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必须有),将药物或者疗法用在暂时没有适应证的地方。
- 绝对适应证:就是指严格要求的适应证。
- 相对适应证:是指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可以扩大适应证某些指标的范围。
比如,以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为例:
绝对适应证:糖尿病前期、没有并发症且血糖稳定
相对适应证:血糖控制稳定(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有轻度并发症(可以扩大适应证人群)
参考文献:
[1]秦小川.“证”“症”“征”在医学科技期刊中的误用分析[J].中国科技术语,2018,20(05):59-62.
[2]朱建平. 医学名词“证”、“症”、“征”规范使用的探讨[J]. 中国科技术语 . 2003, (04): 14 -1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医学编辑:李星星
内容策划:杜瑜
医学审核:李春风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